宝宝会经历怎样情绪变化?解密1~6岁儿童心理,父母带娃更轻松

48 0
yuer.im
yuer.im 楼主
2021-05-28 11:32:42

父母不会记得自己在6岁前的想法,尤其是1到2岁,所以你现在也很难体会到宝宝的心情。

执笔:欧阳比文

家长总是习惯于说“记得我们小时候”,可是那个“小时候”大多已经是入学后的事情了。

面对让人头疼的“人类幼崽”,父母常常不知所措,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突然间生气,为什么会在一段时间内非常讨厌妈妈,总之脑袋里充满了各种问号。

1~6岁的宝宝心里究竟在想什么?会呈现出怎样的情绪和行为变化?家长又该如何应对呢?一起来看一下!

1~2岁的宝宝 关键词:“不”字当头、“我的”

闺蜜家的宝宝一岁半,前段时间突然喜欢上在洗澡时玩水枪,并且不准任何人靠近。洗澡水凉了也不愿出来,总是喊着“不不不”,气得闺蜜只能躲在暗处观察。

这个阶段的孩子典型特征是:固执己见,占有欲强,动辄撒泼打滚,在语言表达上开始出现“我”的字样,说明自主意识在萌发。

Terrible Two,糟糕的两岁,几乎是所有的宝宝都会经历的阶段,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开始了。

其实,孩子之所以会呈现出这种变化,是因为出现了自我意识,但是却不太懂得表达,而给妈妈的印象就是胡搅蛮缠。

养育策略:

① 摸准孩子的生活规律:当孩子饿了、渴了、无聊了,就很容易发脾气,宝妈要多观察孩子的生活,摸准他的“命门”,如孩子洗澡不愿意出来,可以拿玩具引他出来。

 

② 灵活地和孩子对话:如果你直接询问宝宝,他很可能会回答你“不”,此时就要换个说法,给孩子两个选项,让他来选择。

“你是想用红碗还是蓝碗盛饭呢?”而不是例行公事地对孩子说;“你还想不想吃饭了?”

3岁的宝宝 关键词:快乐、“我们”

3岁的孩子在情绪上会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,进入自我概念稳固阶段。

你会发现在半年前还吵闹不休的娃,到了这个年纪反而变得文静起来,当然了,每个孩子进入此阶段的时间会有差异,但大体相当。

强调一下,此时孩子的自我概念形成,是和别人怎样对待他有很大的关系,尤其是身边的人。

三岁孩子的特征是:从语言上开始强调“我们”,肢体动作更加灵活和稳定,语言发展进入爆棚期,常常会语出惊人。

在语言表达上,从“我”到“我们”,表面看变化的是称呼,却是孩子心理发育的一个里程碑。

他从“唯我独尊”逐渐建立起了和世界的联系,开始懂得分享的意义,从强硬的拒绝到分享或依赖,尤其爱黏着妈妈,快乐无忧,好奇心强。

养育策略:

① 给予孩子充分的安全感

比尔盖茨曾说:“教育是终生的,而我教育孩子的第一要务,就是给予他安全感。”

3岁左右的孩子活动范围更广了,一方面想去积极探索,一方面又会对妈妈及亲人生出无限的依赖。家长要多抽出时间来陪孩子,不吼孩子,让孩子快乐成长。

②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

3岁的娃要进入幼儿园了,父母应提前帮助解决孩子如厕、吃饭、穿衣等问题。

宝宝控制便便的次序大致如下:夜间控制臭臭——白天控制臭臭——白天控制小便——夜间能够控制小便。

父母要培养起孩子的独立性来,这样才能放心将孩子送入幼儿园,也是孩子学习生活技能的关键时期。

4~5岁的宝宝 关键词:冒险、活泼、行为倒退

进入4岁的宝宝,多半是典型的“冒险家”,他们喜欢去接触不同的人以及新鲜事物;动作敏捷,活泼好动,但兴趣转移也很快。

如果你不能跟上他的节奏,等你学会了这一样,孩子很可能去玩别的了。

他们对妈妈会表现出特殊的“占有欲”,比如抢怀,或者有什么东西改变了妈妈,会让他们恨之入骨,如发型的变化,或者只是妈妈的头上多了一个首饰。

5岁后的娃和妈妈更为亲近,甚至宁愿和妈妈在家团团转,也不想出去和其他小朋友玩,可谓是甜蜜的负担了。

但父母也许会发现,孩子仿佛会在突然间丧失了“某项技能”,早已不穿纸尿裤了,居然还尿了裤子;很早就自己进餐了,如今却让姥姥来喂。

行为倒退期:是0~6岁儿童中很常见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,是孩子情感依赖的一种表现,短期内倒退很正常。

养育策略:

① 做好安全防护:面对孩子的好奇心,家长要尽量满足,但前提是保证安全。检查家中水电煤的状况,让孩子远离厨房,和孩子一起分享和创造,赞美他的“吹牛”。

② 多些鼓励,少些指责:多给孩子一次机会,让他认识到长大的好处。如果行为倒退是为了引起爸妈的关心,那是要好好检讨下自己,是不是忽略了对孩子成长的关注呢?

6岁的孩子,关键词:争强好胜、多变

此时的孩子,中心已经由妈妈转为了自己,情绪多变,上一秒还很喜欢的人或事,下一秒就极可能变得很讨厌。

做事情喜欢以自我为中心,常常“抗旨不遵”,此时他们不仅爱说“不”,还有了自己的小主意,会说“我不要这样,我要那样”,让人头疼。

6岁的孩子有些争强好胜,希望得到更多的赞美,其实他们这么做是为了增强自己的安全感而已。

养育策略:

① 学会赞美:赞美要恰如其分,当孩子做到了,可以给孩子赞美以及鼓励,但更多强调的是精神鼓励,而非物质。

赞扬就像黄金钻石,因稀少而有价值。——英国作家塞缪尔·约翰逊

赞美的内容要具体,不能泛泛而谈,赞美的段位越高,孩子前进的动力越足。

② 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:因为心理上的冲突,孩子的健康也很可能受影响,比如出现肚子疼、头疼,睡眠不佳等状况。

父母要晓得医病和医心的关系,很多躯体不良反应,恰恰来自于不良情绪。家长在这方面要多观察和疏导,让孩子身心愉悦,茁壮成长。


首页 导航 会员
邮箱 TOP